有时候真觉得,这世界变化快得有点跟不上了。就好像你打了个盹,醒过来发现规则全变了。那个央视的镜头,真的,就是这种感觉。大家放假可能还迷迷糊糊的,结果人家摄影机直接就怼到沈飞的厂房里去了,那画面,啧啧,一排排绿皮机,就那么安安静静地码在那儿,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大型仓储超市在搞模型促销。
然后,镜头一晃,一个编号砸你脸上——“3557”。
刚看到的时候,你可能还没反应过来。但只要你稍微关注点军事,脑子里那根弦“嗡”一下就绷紧了。等等...我没记错吧?就在前些天,福建舰弹射那架模型机的时候,大家伙儿看得清清楚楚的,编号是啥?“3505”、“3506”对吧?这才几天?半个月?这编号直接从06跳到了57?中间这51个号,是真实存在的,还是我数学
这一下,心里真就是“咯噔”一声。这哪是下饺子,这简直是饺子生产线开了自动模式,还带加速的那种。
这速度太不讲道理了。真的。你脑子会不由自主地去对比。美国人那F-35,当年被吹上天,从开始批量生产,到凑齐60来架,花了多久?三年!整整三年啊。就连咱们自家的歼-20,咱们的骄傲,那也是花了小十年,从一位数的年产量,吭哧吭哧一步步爬到今天能轻松破百的。这个过程,我们是看着它长大的,知道有多不容易。
结果到了歼-35这儿,好家伙,新手保护期、爬坡期,直接跳过。感觉就像玩游戏,别人还在新手村砍木桩,它直接开了个满级大号进场。造五代机,居然给人一种跟三代机在生产效率上没啥区别的错觉,这事儿本身就挺科幻的。
当然了,这背后肯定不是什么魔法。你脑子就得开始找原因了,这不科学啊。然后答案就指向了那个听起来时髦得不得了的技术——3D打印。以前觉得3D打印就是搞搞模型,玩玩手办,现在人家直接打印飞机骨架了。那个最复杂、最要命的主承力框,以前得多少老师傅,多少道工序,小心翼翼地拼接。现在呢?图纸输进去,机器嗡嗡响,过一阵子,一个完整、无缝的骨架就出来了。据说强度还比原来拼接的提升了15%。这一下,生产周期直接砍掉一大半。以前是工人在拼乐高,现在是打印机在种庄稼,熟了就收割。
这还只是技术层面。沈飞这几年在硬件上的投入,那也是肉眼可见的。厂房扩了又扩,生产线一升级再升级,直接上马了类似汽车工业的脉动生产线。整个流程下来,据说效率硬生生拔高了40%都不止。
这么算下来,就有点吓人了。照这个势头,到2026、2027年,歼-35一年造个一百架,可能真不是吹牛。到时候,成飞的歼-20产能也早就稳定破百了。俩加一块,一年超过200架五代机是什么概念?美国F-35产量是高,一年160架左右,可他那是“世界警察”的装备库,几十个盟友排着队等着分呢。分到最后,留给自己一年能有多少?咱们这两百多架,可是实打实,一架一架都列装到自己家部队的。这个账,谁都会算。
有人可能会说,造这么多干嘛?搞军备竞赛?这话问得...真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。你看看我们周边就知道了。南海那边,人家的飞机军舰都快把咱们家门口当自家后院了,天天来串门。海峡对岸呢,动不动就来一笔新的军售,今年又买了一千多枚“毒刺”。压力都给到这份上了,我们不赶紧把家里的围墙砌高点,把看家的猎枪擦亮点,难道还等着人家把脚伸进客厅来吗
说到底,我们加速,纯粹是被逼的。没有剑,你说的话就没人听。手里握着剑,你才能心平气和地跟人讲道理,讲和平发展。这个逻辑,几千年来就没变过。
所以央视那个镜头啊,真的不是不小心。它就是在告诉所有人,中国的航空工业,从材料到工艺,再到整个生产管理体系,已经彻底成熟了。那种流水线上“打印”隐身战机的画面,几年前我们自己看着都觉得是科幻片。但现在,它就是现实。那些看惯了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追赶的人,可能真的要花点时间,来适应一下这个有点蛮不讲理的“中国速度”了。这已经不是一个能不能造出来的问题了,而是想造多少,能造多快的问题。
金河配资-普通人炒股怎么加杠杆-配资平台大全-福建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